网上有关“读《陶行知文集-师范生应有之观念》随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读《陶行知文集-师范生应有之观念》随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念是不可或缺的。近日,我加入了青岛执教岛李岛主组建的读写群,能跟着优秀的老师读书、学习感到十分荣幸。本周我们一起读《陶行知文集-师范生应有之观念》,读完感慨万千,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在师范生应有之观念这篇文章里,陶行知指出,“教师是最有效之事业,一种快乐之事业,是儿童、社会需要之事业,为师范生终身之事业“。
教育是最有效的事业,他能够改良人的天性,能够养成共和制要素,能传播非遗传之文化,是最有可为的事。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他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细心,耐心,爱心,一起奉献一生的决心。然而每个人有不同的生存方法,每个人有自己的快乐方式,而我要做一个快乐从教的人。
论语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只有教育工作者,把教育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来做,才会一生诲人不倦。只有让自己快乐着,才会愉悦的走进学校、走进办公室、踏进教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老教师”。像我凡夫俗师之流,真是不学则不能从教了,学习乃我终身之事业。
陶行知文集的读书笔记
?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陶先生说到,过的是少爷生活,虽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现如今的学生,总是在读书、写字,很少去劳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一幕幕上演着。每个周一,是升国旗的日子,必须穿衣整齐,表情肃穆,偏偏有的同学忘记系红领巾,问其原因,回答居然是,他不知道红领巾被妈妈放在哪儿了。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老师在学校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生也晓得像整理衣物、打扫房间等都是自己的事情,偏偏就会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果一点小事都做不好,谈何未来?又谈何为国效力?“社会即学校”,孩子离开校园,回到家,父母就有责任教育子女,锻炼其自理能力,杜绝包办,如果孩子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致,那势必会造成孩子懒散、无感恩之心,亦无责任之感。所以,“我们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
?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生活教育是一本内涵丰富的书,从出生到老去,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在校园,老师虽说比学生知道的多,但不可让学生迷信。师之所知也有不如生者,孩子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一些新鲜词汇、新的小发明创造……师未必知晓。此时,师生便是“教学相长”,切不可以为“师道尊严”,不肯向小孩取经,错过学习的机会。小孩子,是我们的“活书”,是“本领”,是“学问”。
? “生活教育是下层建筑”,不是摩登女郎之金刚钻戒指,而是冰天雪地下的穷人的窝窝头和破棉袄。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教育一定要务实,切不可做“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脚踏实地,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在生活的道路上前行,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切切实实学到知识,切切实实运用到知识,让知识在生活中泛光。
? “生活与生活摩擦才能起教育的作用。我们把自己放在社会的生活里,即社会的磁力线里转动,便能通出教育的电流,射出光、放出热、发出力。”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假期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学高才能为人师,身正才能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学生的语文学习仅仅靠阅读课本中的文章,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我始终在不断摸索、尝试:
(1)给他们推荐好书,甚至到少儿图书馆给他们借书,而且当前畅销的儿童读物,适合青少年的优秀书刊,我都买来或借来读,以求和孩子们找到共鸣,有共同谈论的话题。这样一来,孩子们感觉老师和他之间的`距离在缩小,在班级中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互相“攀比”,看谁读得书多。借机开展读书交流会、讨论会,使读课外书常态化、自觉化。
(2)诵读经典的古诗文。老师教学时的出口成章,让学生深深地折服,发自内心想像老师一样多背古诗文,自主学习自然就落到了实处。在作业不多的情况下,坚持每周背诵2-3首古诗,积累内化。
(3)优秀的名家名篇,不是太深奥难懂的鼓励学生背诵。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那清新的文字,诗一般的笔调,背着背着,学生就完全融入了这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希望的春天里。
关于“读《陶行知文集-师范生应有之观念》随笔”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星宇]投稿,不代表威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ythymc.com/weimen/10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威门号的签约作者“星宇”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读《陶行知文集-师范生应有之观念》随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读《陶行知文集-师范生应有之观念》随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文章不错《读《陶行知文集-师范生应有之观念》随笔》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