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地球大气的总质量是怎样测量出来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地球大气的总质量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猜想,我们这个世界由4个壳层组成,而这4个壳层又分别由四种原质构成,它们是土(大地)、水(海洋)、空气(大气)和火(通过闪电发出的光,偶尔可以见到它)。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些壳层之外的宇宙是由神秘的第五种原质构成的,他把它叫做“以太”。
亚里士多德曾说:“大自然厌恶真空”,并以水压机能够从井里汲水为例。当水压机的活塞被提上来时,活塞的下面留下了一段真空;但由于大自然厌恶真空,所以周围的水会打开水压机底部的阀门,涌入真空。重复进行这种动作,就会把筒内的水越提越高,直到它从泵口流出。
中世纪欧洲的矿工们发现,无论花费多大力气,水压机都不可能把水汲到离原来水面10m以上的位置。伽利略在晚年时曾试图解开这个谜,但结论是大自然对真空的厌恶只是到一定的限度为止。他的学生托里拆利和维维安尼在1644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在一根约1m长的玻璃管里灌满汞,把开口的一端塞住,倒过来立在盛有汞的盘中,然后拿开塞子。这时管中的汞开始流到盘里,但当管内汞柱降低到比盘内汞面只高760mm时,汞就不再从管里流出而一直保持这个高度。
第一个“气压计”就这样制成了。没过多久人们发现,汞柱的高度并不总是一样的。16世纪60年代,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在暴风雨之前汞柱高度会降低,说明天气变化与气压有关。
是什么使汞柱保持一定的高度呢?托里拆利和维维安尼认为,这是由于大气的重量向下压在盘中的液体上。这一观点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空气没有重量的学说,这项实验也证明了大自然并不一定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厌恶真空,因为当管内的水银下降后,在封闭端留下的那个空间就是真空,而10m高的水柱或760mm高的汞柱的重量就等于截面与之相同、高度为从地面到大气顶端这样一个空气柱的重量。
如果空气具有一定的重量,说明它具有一定的高度。17世纪6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地面附近大气的压强约为1kg/cm2,由此推算出大气层的高度约为8000m左右。但波义耳通过实验发现,气体受到压力时体积会收缩,体积的变化与压强成反比,这项发现后来被称作“玻义耳定律”。
不久,法国科学家帕斯卡让人带着气压计登上一座1500m高的山,并请他在登高时随时注意气压计中汞柱高度下降的情况,证明空气在海平面时最稠密,随着高度上升,空气会变得越来越稀薄。这样,人们开始明白大气层厚度绝对不止8000m。
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根据理论计算,如果温度不随高度而变化,每上升1.9万m,空气压强就将减小为原来的1/10。以此计算,在距地面170km的高空,那里的大气压只有地球表面的百万分之一,而空气的密度只有十亿分之一,但这一点点空气就足以让进入地球大气层的陨星因摩擦生热而使其大部分物质燃烧殆尽并发出白炽的光芒。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室的暖通系统需要遵守一系列技术要求和标准,以确保实验室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通风要求:实验室通风系统需要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以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并将任何潜在的有害气体或污染物排出。这通常基于人员密度、活动类型、实验操作以及潜在的有害物质种类和浓度来确定。
温度控制:实验室的暖通系统需要能够提供稳定的温度控制,以满足实验操作的要求。通常,实验室需要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恒定温度,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湿度控制:某些实验可能对湿度敏感,因此实验室的暖通系统可能需要能够控制湿度水平,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空气过滤:实验室通常需要高效的空气过滤系统,以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细菌、病毒和其他污染物,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压力控制:一些实验室可能需要特定的气压环境,因此暖通系统可能需要能够提供所需的正压、负压或中性压力环境。
能源效率:实验室暖通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能源效率,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运行成本。这可能涉及到采用高效的设备、优化系统设计以及采用能源回收技术等。
安全标准:实验室的暖通系统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人员健康。
适应性和灵活性:实验室暖通系统需要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应对不同实验需求的变化和调整。
在设计和安装实验室暖通系统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上要求,并与相关的专业人员(如暖通工程师、安全专家等)合作,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实验室的特定需求和标准。
在不需要外部氧气供应的情况下,利用红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来测定氧气的含量。下面是具体的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
红磷
石英试管
水槽
水
实验步骤:
将一定量的红磷放入石英试管中,试管的长度应该足够长,以便于试管中的空气可以充分地与红磷反应。
将试管浸入水槽中,保证试管的底部浸入水中,但试管的口部不要接触水面。
等待3-5分钟,让空气中的氧气与红磷反应。反应式如下:
4P + 3O2 → 2P2O3
氧气的消耗会导致试管内部的压力下降,使得水会从试管口中进入试管中。读取水位,记录下来。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解释和原理:
这个实验的原理基于红磷和氧气的反应。在空气中,红磷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磷(P2O3)。反应式如下:
4P + 3O2 → 2P2O3
这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反应过程中,红磷会逐渐消耗氧气,使得试管内部的压力下降,水会从试管口中进入试管中。通过读取水位的高度,可以计算出试管内氧气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中要避免试管的开口接触空气,以免空气中的氧气干扰实验结果。此外,红磷在空气中易燃,需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灾和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总之,使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是一种常用的无氧气剂测定方法,可以在不需要外部氧气供应的情况下,利用红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来测定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循安全和科学原则,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于“地球大气的总质量是怎样测量出来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雁玉]投稿,不代表威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ythymc.com/weimen/374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威门号的签约作者“雁玉”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地球大气的总质量是怎样测量出来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地球大气的总质量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文章不错《地球大气的总质量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内容很有帮助